天堂在线中文资源_免费看国产黄色片_97在线免费视频_国精产品99永久一区一区 - 亚洲超碰在线观看

400-882-3186

金融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廣東金融“十四五”目標定了

來源:帝隆科技時間:2021-08-10 19:53瀏覽量: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金融改革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粵府〔2021〕48號

?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

  現將《廣東省金融改革發展“十四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反映。

?

  廣東省人民政府

  2021年7月16日

?

  近日,《廣東省金融改革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正式印發實施。8月6日上午,廣東省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規劃》內容進行了解讀。

?

圖片

?

  《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廣東金融改革發展的戰略導向,即“123+雙10”戰略,并用了六章17節的篇幅,詳細部署了廣東金融改革在區域金融發展布局、健全現代金融體系等方面的重點任務。  展望2025年,《規劃》提出了部分量化目標:到2025年全省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5萬億元,本外幣存貸款規模分別達到40萬億元和30萬億元,境內上市公司總數突破1000家,年保費收入達到8000億元等(上述指標都比“十三五”期末增長50%左右)。

?

  節選部分內容:

?

  第一節 指導思想

?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市場化導向,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強需求側管理,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為重點,圍繞“1+1+9”工作部署,錨定建設金融強省目標,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發揮廣州、深圳“雙城聯動”效應,輻射帶動全省優化金融布局,支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緊扣金融科技發展新趨勢,全面推進金融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構建服務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的大金融體系,實施更高水平金融開放,建設生態環境優良的金融安全區和普惠金融示范區,提升金融產業發展能級和競爭力,實現金融改革開放創新走在全國前列。

?

  第二節 戰略導向

?

  “十四五”時期,廣東省金融將緊緊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123+雙10”為戰略導向,加快建設金融強省。

?

  ──堅持“一個樞紐、三方發力”,擔負起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的重要使命。攜手港澳,通過擴大雙向金融開放和進一步深化金融合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城市、各區域之間在金融產業上分工協調、融合發展。吸引匯聚海內外金融機構、金融人才以及資金、業務、資源,在金融科技、創新資本、綠色金融、人民幣資產配置和制度創新等方面引領示范,加快建成新時代聯系海內外、影響全世界的國際金融樞紐。打造人民幣國際化和跨境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前沿陣地,強化對“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國家跨境人民幣業務的輻射帶動作用。

?

  ──堅持“雙城引領、全省聯動”“三輪驅動、安全發展”,實現由金融大省向金融強省的轉變。充分發揮廣州、深圳“雙城聯動”作用,強化金融集聚輻射,帶動珠三角地區配套建設特色功能區以及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優化金融生態、開展普惠金融試點,縮小粵東粵西粵北與珠三角地區金融發展差距,實現全省金融協調發展。以“金融改革開放、金融科技創新、金融生態安全區建設”三大動力驅動金融強省建設,營造國際一流的金融發展環境,推動金融風險高效治理,實現金融安全發展。重點在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科技、金融“軟實力”等方面“強筋健骨”。以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全市場注冊制改革為契機,發展壯大金融市場體系,強化對全國乃至全球金融資源的配置利用。做優做強金融機構,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推進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高素質的金融人才隊伍,發展一流的金融科技、高水平的金融研究和廣受認可的金融文化,提升廣東金融服務全國的能力和在全國的影響力。

?

  ──抓好壯大金融產業“十項任務”,鞏固增強金融的重要支柱產業地位。大力發展現代金融產業,以深圳證券交易所全市場注冊制改革為中心完善創新資本鏈,以廣州期貨交易所建設為契機打造期貨產業鏈,積極發展連接港澳的跨境“金融通”,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壯大綠色金融產業,打造頭部金融機構,壯大銀證保金融機構,加快發展金融科技,培育扶持上市公司,優化農業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規范發展地方金融機構(組織)和金融新業態。穩步提升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鞏固提高金融業對擴大居民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優化產業結構、增加財稅收入等方面的貢獻。

?

  ──實施“金融+”十大工程,發揮好金融對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血脈”和支撐作用。構建金融政策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協同配合的大金融體系,實施“金融+貿易”“金融+消費”“金融+科技”“金融+高端制造”“金融+鄉村振興”“金融+基礎設施”“金融+海洋”“金融+文化”“金融+民生”“金融+生態”工程。加大金融對構建新發展格局、穩定外資外貿、擴大內需、加快創新發展、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等重大戰略的支持力度。不斷提高金融資源和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便利性、可持續性,增強普惠性,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效率,有效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金融需求。

?

  第三節 主要目標

?

  展望2035年,廣東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競爭力大幅躍升,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廣東將形成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現代金融體系,以及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金融資產結構、社會融資結構,金融改革創新走在全國前列,金融科技發展引領行業方向,金融開放達到更高水平,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全面建成金融強省。

?

  “十四五”時期,廣東省金融改革發展將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到2025年,金融業重要支柱產業地位和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增強,金融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全省本外幣存款余額達40萬億元,貸款余額達30萬億元。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超過1500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突破1000家。保費收入沖刺8000億元。

?

  ──金融綜合改革成效顯著。實現金融生態環境大幅改善,金融改革邁向更深層次,金融開放邁向更高水平。在跨境金融、海洋金融、普惠金融、農村金融、綠色金融等方面創新發展,打造一批有特色、小而精的先行示范項目。全省制造業貸款余額達到3萬億元,綠色信貸余額3萬億元,普惠貸款余額3.5萬億元,涉農貸款余額2萬億元。粵東粵西粵北與珠三角地區存貸款差距進一步縮小,金融業的重要支柱產業地位進一步提升,金融實力和發展質量國內領先,在全球影響力增強。

?

  ──金融開放水平有效提升。基本實現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與香港、澳門在金融發展上錯位協同、深度融合,廣州、深圳中心城市金融發展能級和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大幅提升,輻射引領能力進一步增強,珠海、佛山、惠州、東莞、江門、肇慶等地建成一批特色金融功能區,配套支撐能力進一步提高。廣東對外金融交流合作更加密切,跨境資金流動規模再上新臺階,赴港上市企業超過400家。

?

  ──金融科技實現跨越發展。在數字人民幣應用領域先行示范,營造全球一流的金融科技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建設若干個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金融科技專業園區,引進10家以上國家級金融科技研發機構,培育10家以上國際知名的金融科技獨角獸企業和5家以上金融科技上市公司,形成一批安全效率并重、國際國內通行的金融科技創新標準,進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金融科技專利排行榜TOP100”機構數量達到15家,建成國際化金融科技產品開發、企業培育、推廣應用高地。

?

  ──金融資本集聚能力不斷增強。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打造促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服務平臺。積極支持企業在證券市場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優化融資結構。在科創金融、產業金融等創新領域先行示范,匯聚全球金融資源,建設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以及“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發展相適應的創新資本形成中心,為科技創新以及產業升級提供支撐。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展示企業達到3萬家,創業投資基金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進入管理基金規模前100名的創業投資機構超過30家,在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企業達到500家。

?

  廣東“十四五”金融改革發展主要預期性指標表

序號

指標名稱

2020

2025

一、總體金融規模

1

金融業增加值(億元)*

9907

15000

2

本外幣存款余額(萬億元)

26.8

40

3

本外幣貸款余額(萬億元)

19.6

30

4

證券交易額(萬億元)*

200

300

5

保費收入(億元)*

5653

8000

6

當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萬億元)*

4.1

5

二、金融對外開放

7

跨境資金流動規模(萬億美元)*

1.5

2

8

赴港澳上市企業數(家)

276

400

三、金融科技發展

9

金融科技上市公司數(家)

1

5

四、金融資本集聚

10

直接融資規模(萬億元)*

1

1.4

11

直接融資占比*

25%

28%

12

創業投資機構管理資金規模(萬億元)

2.85

5

13

境內上市公司數(家)

677

1000

14

區域股權市場掛牌展示企業數量(萬家)

2.5

3

五、金融綜合改革

15

制造業貸款余額(萬億元)

1.8

3

16

綠色信貸余額(萬億元)

1

3

17

普惠貸款余額(萬億元)

2

3.5

18

涉農貸款余額(萬億元)

1.6

2

  注:有*記號的指標為當年時期數,其他指標為年末時點數。